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等,指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特别好玩的试验,他让被试验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富有魅力,有的毫无吸引力,有的感觉一般,然后他让被试验者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试验者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人赋予更多抱负的人格特征,如和气镇静、好交际等。这个试验的结果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做怪。
第一,注意自己评价事物的习惯,不偏于好也不偏于坏;
第二,注意我们给人的“第一印象”,免于别人从某个点去评判我们,而忽略了我们其他方面的优势,
第三,避免对某一类人的刻板印象,比如不总是认为商人就是唯利是图的;
第四,避免“以貌取人”,认为胖的人比较善良等;
第五,尽量不去循环证实自己的评价,假如我们对某人有偏见,就对他做的事情带有预判,实际上这会影响我们的准确判断。
月亮的光芒很美,于是我们相信他一定是明亮无比,但当我们踏上寻月之旅时才知道在其背面是数不清的环形坑与灰暗,所以我们在认识新事物时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极大程度上避免晕轮效应。
文案|21摄影2班李而骏
编辑 | 网宣部 顾静玟
审核 | 谢银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