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的概念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
所谓“投射效应”,就是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就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从而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简单来说,自我投射就是把自己的个性、好恶、欲望、想法,情绪这些心理特点,像投影仪一样,不自觉的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有同样的感受和认知。
成语“疑邻盗斧”,说的也是这么一回事。钱钟书曾说过“自传其实是他传,他传往往却是自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小气;一个心胸宽广的人,觉得大家都很大方;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觉得每个人都藏着无数暗箭;一个急脾气的人,觉得人人都是火药桶.
这种现象,很可怕。俗话说,眼界决定境界。越是没见过世面的人,越以自我为中心,眼界越是狭窄。以自己的喜好和感受去评判别人,其实是一种心理投射,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努力避免这种倾向。而避免这种倾向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边界感。
聚餐时,小李热情地找一位甲方敬酒,被婉拒几次后,小李就直接摔了脸子。同事劝她,也许是对方身体不适,她却不以为然,觉得一个大男人滴酒不沾,不是老婆奴,就是小家子气,就这样两人结下了梁子。后来两家单位需要共同筹建一个项目,真巧由那位甲方担任负责人,而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不跟小李合作。一直自诩是个聪明人,总喜欢先入为主地揣测别人的想法,并坚信自己的理解就是正确的。殊不知,这种过于主观的判断,不仅会混淆人际关系的界限感,还会拉低他人对自己的信任感,把路越走越窄。
投射其实是一种心理机置,当一个人没有安全感时,就喜欢将安全感投射到外部世界,产生某种偏颇或错误认知,从而影响我们对事情的看法,继而在人际关系中,产生不好的的影响。
可能在你眼里微不足道的东西,却在别人的世界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你没经历过别人的生活,也就没资格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人生。
不论是亲子关系,还是人际关系,我们都只能在关系中提建议,但是最终却要尊重对方的边界,给他选择的自主权。不以自己的感受和喜好来评判和要求他人,建立边界意识,人生会少很多烦恼。
钱钟书曾说过“自传其实是他传,他转却往往是自传”,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去更准确地了解一个人。
文案 | 21书法2班蒋以恬
编辑 | 网宣部 骆敏佳
审核 | 吴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