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投射效应普遍存在,人们往往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心理特征(比如个性、好恶和情绪等)归属到他人身上,这种做法就是“投射效应”,又被称为傻瓜定律。人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一个偌大的围栏里,有一头猪、一只羊和一头奶牛。有一天,牧人走进围栏里捉猪,那头猪大声凄厉地嚎叫,拼命地反抗。那只羊和奶牛见猪一直在嚎叫,扰得它们心烦,便一起责备道:“猪啊,你嚎叫什么,他也经常捉我们,我们就没像你这样啊。”
猪扭头答道:“两码事,好不!他捉你们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他捉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羊和奶牛是以自己的常识来判断猪的遭遇。我们不能片面地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判断他人的情形,以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案例二:心理学家希芬鲍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请一些大学生来接受测试,将他们分为两组,给其中一组大学生放映喜剧电影,让他们心情愉快;而给另外一组人放映恐怖电影,让他们产生害怕的情绪。
然后,他又给这两组大学生看相同的一组照片,让他们判断照片上人的面部表情。结果,他们大部分人将照片上人物的面部表情视为自己的情绪体验,也就是说,看了喜剧电影心情愉快的那组大学生判断照片上的人也是开心的表情,而看了恐怖电影心情紧张的那组大学生则判断照片上的人是紧张害怕的表情。
状况分析
投射是一种看不到的、存在于人们自身中的事物,它们在外部现实中寻找一个与它们相似的事物,然后它们把自己投射到这个合适的吸引物中去。投射不是有意识地主动地进行的,投射的发起者是具有自主性的无意识心理内容,这些心理内容具有自发地反映自己、进入意识的自主功能。投射的功能起到了潜意识表达的作用,潜意识通过这种办法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沟通,为对立物的整合提供“容器”。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喜欢嫉妒的人常常将别人行为的动机归纳为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
学会避免全面客观看问题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们一方面应该客观、公正地去看待自己和他人,克服投射效应;另一方面,投射效应也可以化作我们识人的利器,通过某人对别人的评价,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他。
2、关注自己的情绪,提前干预
人的情绪有70%可以通过身体表达。即使我们极力隐藏对一个人的讨厌,但是对方还是会很轻易感受到你的不友善。
察觉到你的不友善之后,对方往往也会做出负面反馈。结果自然是双方的恶意越来越多。
所以,当感觉到自己对一个人有所厌恶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干预自己的行为,减少恶意和扭曲。意识到自己会有扭曲的倾向,进而改正。
3、别急着怼,学会“示弱”合作
想让两个互相讨厌的人减少敌意,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必须协作完成一个任务并且成功。
如果你想让对方减少对我们的厌恶,可以让对方帮我们忙(而不是去帮对方的忙)。“弱者关怀”会让对方以后也更可能帮助你。
4、好好锻炼身体
身体素质不行的人心思也比较敏感。身体状况恶化时,对周围会更为敏感多疑,进而有更强的攻击性。而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锻炼来规避。
最后,祝大家都能对他人多一分善意、少一分恶意,和身边亲人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
文案|22摄影1班 潘宇虹
编辑|网宣部 胡宇晨
审核|吴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