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至6日,安博(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进行了学科基础课程《书法基础》、《构成形态》、《造型基础》的期末作业集体会评工作。作为本科一年级新生基础教学成果的集中会看,此项工作受到全体师生的重视,学院院长助理胡一丁、课程组负责人及任课教师共同参与了会评。
《书法基础》课程分别由王业、元国霞、周寒筠、杨文、史劼、吴巩鹏老师承担教学任务,所教书体涉及篆书、隶书和楷书。课程组组长徐文平老师表示:在教学过程中,各位老师在进行基本的平动、顿挫、绞转笔法讲练教学之外,大体上能让同学们依照自己的审美取向,从教学组推荐的经典字帖中,选择各自喜欢的字帖进行深入的字结构准确临习,并及落款布局,较好地激发了同学们对书法的兴趣。同时结合赏析经典范本,提高了同学们对于书法美的感受和书法作品的赏鉴能力。


本次结课作业为2张四平尺习作,教学组全体老师进行了集体评议和打分。通过会评,可以直观地看到同学们对书法的基本笔法有了较好把握,初步掌握了字空间的观察方法及相关书体的结字规律与特征。本次结课作业整体优良,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
《构成形态》课程期末会评过程中,老师们介绍、交流了各班的训练方法及创新方式。朱莉莉老师作为课程组组长,在期初集体备课时统一了作业要求,为组内教师提供了有效参考: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深入浅出、逐步递进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二维图形色彩与三维空间创造训练。各位老师通过五周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形、色、质、空间、体积、结构等敏锐的观察与理解能力;力求从宏观与微观角度让学生了解与体会构成元素之间不同方面的组织关系,基于对图形创造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去思考如何赋予图形生命与寓意的可能性。期末作业成果充分展示出了学生对《构成形态》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造型基础》课程以扎实的基础造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视觉图像基本的规律和方法。课程组老师各自对授课要求、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作了陈述,并对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等作了研讨。教师们对课程的各项作业整体面貌表示满意。
目前,学院在学校“宽口径、厚基础”培养目标指导下,夯实学科基础,重视人才综合性、长远性发展。学科基础课程融合了各系教师的专业力量,集体评分既保障了教学评价的公平公正、教学评审的严肃规范,又为一年级各平行班级基础教学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搭建了平台,推动了教研活动开展,体现学院基础教学的理念革新,有利于学科基础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优化。